山东九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
联 系 人:冯经理
手 机: 13305383799
传 真: 0538-6578008
固 定 电 话:0538-6578008
地 址: 泰安市泰山区省庄工业园年华中路66号
家禽的孵化技术
一、种蛋的合理管理
1、种蛋的选择
种蛋的来源必须健康,家禽不能带有可以通过蛋进行传播的疾病,如支原体、白痢以及马立克病等。做种家禽需要饲喂全价的配合料,使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。种蛋表面必须清洁,蛋壳完整无裂缝,颜色正常,表面钙质沉积均匀,蛋重适中,蛋形正常,蛋的长径与短径之比为(1.32~1.39):1。
2、种蛋的保存
(1)温度适宜
温度超过23.9摄氏度时,胚胎就开始发育,虽然发育程度有限,但是细胞新陈代谢会逐渐导致禽胚的衰老和死亡;相反,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,则种蛋会因受冻而失去孵化能力。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为10~15摄氏度,大型家禽场**好有专用的蛋库,库房安装隔热装置,安装空调,保持蛋库内适宜的温度,防止阳光直射,杜绝老鼠、蚊蝇。
(2)相对湿度适宜
蛋内的水分通过蛋壳不断蒸发,蒸发速度受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的影响。相对湿度低,蛋内水分蒸发就快,反之则慢。湿度过高,种蛋容易变质发霉,一般保存种蛋**适合的相对湿度是70%~80%。
(3)放置位置与翻蛋
种蛋从产下到入孵的储存过程,**好以小头向上放置,实验证明这样放置的种蛋孵化率高些。同样保存7天,种蛋小头向上的孵化率为90%,而大头向上的孵化率只有82%。而大头向上和小头向上翻蛋保存的孵化率没有差异。不过孵化时需要种蛋的大头向上,因而孵化人员都感到麻烦,故生产中很少以小头向上方法放置种蛋,而采取大头向上结合翻蛋的办法保存种蛋。为防止蛋黄粘壳,种蛋保存过程还应注意变动位置。如果种蛋保存的时间短于一周,那么保存期间不需要翻动。如果长时间保存种蛋,则需要在保存期间每天翻1~2次蛋。
蛋库内应设置半自动化翻蛋的蛋架,蛋架上蛋盘与孵化机的蛋盘配套,这样可以大大**工效,减轻劳动强度。
3、种蛋的运输
种蛋运输时**好使用专门的种蛋箱,如果没有,可以用木箱或者纸箱代替,每隔一层种蛋放一层柔软垫料,途中防止剧烈颠簸,避免受冻、暴晒和雨淋。
二、孵化条件的控制
家禽的孵化条件包括温度、湿度、通风、翻蛋以及凉蛋。
1、温度
立体孵化的适宜温度为37~37.8摄氏度,出雏时的适宜温度为37.3~37.5摄氏度。胚胎发育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,在35~40摄氏度的范围内,都有一些种蛋能出雏,但过高或者过低,出雏率不高,雏禽也比较软弱。温度比较低的时候,胚胎发育较为迟缓,出雏的时间延迟,雏禽腹部大,站立不稳,出雏率低;温度偏高时,雏禽发育过快,出雏时间提前,雏禽脐带愈合不良,往往带血,有的半个蛋黄在腹腔内,半个在腹腔外,将来育雏条件不良时,容易引发脐带炎,降低雏禽的成活率。因此,只有保证适宜的温度,才能保证孵化的正常进行。
2、湿度
湿度的原则是两头高、中间平。前期1~9天为65%~70%;中期10~18天为60%~65%;后期19~28天为65%~70%;出雏期29~31天为72%。前期,胚胎要形成大量的羊水和尿囊液,并且由于孵化机内温度比较高,其相对湿度也应加大;中期,为了排除羊水以及尿囊液,湿度应稍低;后期,为防止绒毛与蛋壳粘连,相对湿度应增大到与前期相同;出雏期湿度应更大些,为72%,25天后可结合喷水来增加湿度。湿度不可过大,超过75%可造成通风不畅,胚胎由于无法正常气体交换,从而引发酸中毒,**终致使胚胎因窒息而死亡。另一方面,出壳时湿度过大,机内细菌大量繁殖,雏鹅容易脐部感染而发生脐炎。
3、通风
一般要求孵化器内氧气含量不低于21%,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0.5%。孵化期间,除前5~6天以外,在其他阶段,胚胎都要和外界不断进**体交换,特别是孵化后期,胚胎从尿囊呼吸转为肺呼吸,对氧气的需求量剧增,要特别注意,有条件的孵化场可安装充氧设备,中小型场可通过加大通风量改变场内的空气环境,如孵化室安排风扇,孵化器进出气孔全部打开等。
4、翻蛋
孵化中的翻蛋要求2小时翻一次,进入孵化后期后停止翻蛋。1周前的胚胎发育非常需要翻蛋。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后各倾45度为宜,若为手工翻蛋,以180度为适。翻蛋的动作要轻、稳、慢。
5、凉蛋
凉蛋可以有效地调整湿度,很大程度地影响孵化效率,在孵化前期,不需要凉蛋,中后期时,蛋温常达39摄氏度以上,由于蛋壳表面积相对小,气孔小,散热缓慢。若不及时散发过多的生理热,就影响发育或造成死胎。凉蛋可以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,排除蛋内的积热。孵化至17~19天时,需要开箱盖,每天凉一次蛋,25天以后的胚胎,需要每天凉3~4次蛋降低生理热。凉蛋的时间长短不等,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。当蛋温降至35摄氏度时,继续孵化。
三、家禽的人工孵化
1、检修与试温
在使用孵化器前,应该先检查机器的性能,即加热系统、翻蛋系统、通风系统、风扇、加湿系统以及报警系统。种蛋入孵前2~3天,开动孵化器,将机内的条件调整到孵化所要求的条件,当一切正常时便可入孵。
2、码盘、预温与上蛋
码盘指的是把选好的种蛋大头向上,放在蛋盘里面。码盘要求小心、轻放,保持蛋数一致,是一项细致而费力的工作。种蛋入孵前应先将其置于孵化室4~6小时,这一过程为预温。
因直接从较冷的储蛋室进入孵化机,有较大的温差,不仅会降低机内的温度,也会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,因此,只有让种蛋回温后才能入孵。
3、入孵
蛋车型孵化器入孵时将蛋车沿轨道推入,用卡子卡好;八角形孵化器将蛋盘插入蛋架,并遵循上下、左右、前后对称的原则,装好后贴好标签,以防弄混,开机加热。
4、管理
孵化室应实行8小时三班倒制度。值班人员每小时观察一次,平均两小时进行一次温度记录。若发现机内长时间高温或低温应进行调整,经调整后仍不能正常者,应检查加温和控温系统。每天早晨向水槽内加水(自动加湿的除外),定时翻蛋,记录翻蛋角度,检查机器运转是否正常,如果出现异常情况,必须及时地进行处理或者寻求技术人员的帮助。每次进行交接的时候将情况告诉接班人员。
5、照蛋
照蛋是人工孵化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,一般进行两次:头照在第6天进行,二照在13~14天时进行。也可以在**次进行普遍照蛋,在孵化期间对胚胎的发育情况进行抽检,用以确定孵化条件。
当室温在20摄氏度以下时,照蛋前应**室温。照蛋时要轻、快、准。抽盘要稳,上盘要牢靠,防止碰震。观察时要认真、详细。拣出的蛋可进行一次复照,尽量避免漏照和错照。将死胚蛋和没有受精的蛋分别放,方便登记,不过要尽可能地缩短停机时间。
照蛋用具以手提式照蛋器或箱式照蛋器较为普遍,也可用整盘照蛋器,即一盘蛋不需移动照蛋器可一次照完。整盘照蛋器较适应带蛋架车的孵化机。
6、出雏
在落盘1~2天,将出推器开机,调整好机内的条件,等待落盘。如果有超过80%的家禽出壳,可将干毛的雏禽和蛋壳捡出,其余的拼在一起,继续出雏。捡雏禽的速度要快,以防未破壳的胚蛋温度下降太多。
7、清扫与消毒
出雏结束后将出雏器清扫洗刷干净,用熏蒸法消毒后备用。